<table id="msiok"></table>
  • <acronym id="msiok"></acronym>
  • <object id="msiok"></object>
  • <object id="msiok"></object>
  • 行業資訊·政策法規

    【上海證券】“北交所時間”:燃起熱望 期待驚喜 發布時間:2022-01-01

    轉載自:上海證券報

    上海證券報,新華社主辦,中國證監會法定披露證券市場信息媒體。1991年創辦,是新中國第一份提供權威金融證券專業資訊的全國性財經日報。追求政治品德、新聞品格、專業品位、服務品質、一流品牌,做有“品”的全媒體財經資訊服務機構。


    2021年9月2日,北京證券交易所宣布設立,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又邁出關鍵一步。創新型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有了更廣闊的舞臺。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小微企業在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新要素集聚的新經濟領域扮演了主要角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北交所的誕生,成為服務這些企業的主陣地。

    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北交所將成為暢通各方的紐帶,既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堅持錯位發展與互聯互通,發揮好轉板上市功能,也與新三板現有創新層、基礎層堅持統籌協調與制度聯動,維護市場結構平衡。

    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共81家,涵蓋25個國民經濟大類行業,大部分屬于行業細分領域的“排頭兵”,充分體現了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定位。北交所開市以來,市場運行平穩,并帶動了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公司定增的活躍和二級市場投資的熱度。

    • 關鍵詞:后備軍 

    新生力量持續擴容

    為了抓住北交所的發展機遇,新三板公司申報北交所上市輔導的熱度高漲,籌備進程明顯加快,為北交所上市公司儲備了充足的力量。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有180家新三板公司提交了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材料,其中150家公司的材料已被登記受理,10家已通過北交所上市輔導驗收。

    從時間上來看,9月以后報送材料的公司數量明顯提升,12月數量最多,凸顯了新三板企業強烈的北交所上市意愿。數據顯示,以首次公告日為準,9月、10月、11月、12月提交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材料的公司數量分別為9家、10家、22家、69家。從全年情況來看,共有156家企業在2021年提交了輔導材料,占比86.6%。

    業績方面,180家在輔企業2020年平均營業收入和平均凈利潤分別為4.07億元、3205.89萬元,營收、凈利潤平均增速分別為25.32%、75.49%,業績增長勢頭良好。此外,符合北交所上市財務條件的掛牌公司共有1200多家,凈利潤平均值為3666萬元,后備企業儲備資源充足。

    根據北交所官網,目前申報文件已受理或已問詢的企業共計57家。成長性方面,北交所在審企業2020年平均營收為3.47億元,平均凈利潤為4195.85萬元,32家公司近三年營業收入持續增長,26家公司近三年凈利潤持續增長,規模持續擴張。研發方面,57家北交所在審公司平均研發費用177.59萬元,研發強度高于10%的公司共6家,均為高技術制造或高技術服務類企業。行業方面,主要集中在制造業(36家,占比63.16%)和服務業(16家,占比28.07%)。制造業中,屬于高端設備制造業的公司共有11家,占比30.56%,8家公司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占比22.22%。

    •  關鍵詞:保障 

    一波新政正在路上

    北交所成立,系列新政也隨之出爐。繼2021年9月5日上市、交易和會員管理等第一批規則發布之后,9月10日,北交所起草了《北交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審核規則(試行)》(征求意見稿)、《北交所上市公司證券發行上市審核規則(試行)》(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再融資審核規則》)和《北交所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審核規則(試行)》(征求意見稿)等業務規則。

    北交所表示,考慮到北交所主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規則也作出兩方面針對性制度安排,更加體現市場定位和特色。

    一方面,為與上位法特色機制相匹配,對于符合相關條件的自辦發行,簡化申請材料和申報安排;對于符合條件的授權發行,設置了快速、便捷的簡易審核流程,以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另一方面,對各類證券發行審核程序一體規定。除明確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和向特定對象發行等不同類別的股票發行審核程序外,《再融資審核規則》明確,對可轉債、優先股等證券品種的發行審核程序一體適用,便于市場理解運用。

    2021年12月3日,北交所上市公司諾思蘭德率先披露再融資方案,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數量按照募集資金總額除以發行價格確定,不超過3200萬股,占股本12.44%,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億元(含本數),募集資金擬投資藥物研發項目、生物工程新藥產業化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諾思蘭德再融資方案首開北交所開市交易以來再融資先河,標志著北交所助推創新型中小企業企業發展的再融資便利功能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2021年12月7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同享科技發布了北交所開市以來第二份再融資方案。同享科技計劃募資總額不超過1.05億元,發行數量按照募集資金總額除以發行價格確定,不超過600萬股,占總股本5.81%。

    據悉,2022年北交所的一系列新政正在路上。除了已進入系統測試階段的可轉債,還有融資融券、混合交易、可轉債、優先股等,而市場最為期待的是代表北交所市場行情的指數推出。

    •  關鍵詞:火熱  

    行情向好  投研熱情高漲

    北交所宣布設立以來已逾3個月,在此期間,券商機構的投研力量不斷深入,研報覆蓋數量持續增長,調研公司的積極性也不斷提高,投研熱情高漲。北交所82只個股2021年累計實現上漲的有80只,其中10只個股年度累計漲幅超過200%。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收盤,吉林碳谷、長虹能源、蓋世食品、同心傳動等80只個股累計實現上漲,僅新安潔、云創數據兩家企業下跌。吉林碳谷以782.31%的年度漲幅居于榜首,長虹能源、蓋世食品的年度漲幅超過300%,同心傳動、貝特瑞、森萱醫藥等6家公司的年度漲幅超過200%。此外,42只個股的年度漲幅在50%至100%。

    據統計,漲幅居前的企業今年以來都有劵商研究機構出具了相關研報,部分個股受到了大型券商研報的首次覆蓋。

    Choice數據顯示,吉林碳谷的總研報數量為7個,其中9月3日至12月31日的研報數量有6個。在北交所宣布設立之前,僅有安信證券撰寫過吉林碳谷相關的研報。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當天,國信證券首次發布了關于吉林碳谷的研報。隨后中信證券在11月連續發布兩份研報。中信建投、申萬宏源分別在12月27日、29日首次發布了關于吉林碳谷的研報。

    年度漲幅285.57%的貝特瑞在新三板上就已經屬于明星企業,自2016年開始就有研報覆蓋。北交所宣布設立后,貝特瑞更是受到機構的關注,浙商證券、財信證券的研報都首次覆蓋到貝特瑞。中信建投在12月31日晚也發布了關于貝特瑞的研報。

    此外,券商對于北交所公司的調研也更加頻繁。自北交所開市來,接待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數量已超過35家。而9月3日以前,精選層開市交易一年多時間里,僅有12家公司接待過機構調研。調研機構中,半數以上為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等專業機構投資者。機構調研的熱情上升也為北交所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  關鍵詞:創新 

    服務中小企業主陣地的新“名片”

    “創新”正成為新三板和北交所市場的一張名片。北交所和新三板將成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名單,截至2021年12月31日,新三板與北交所共計有37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北交所上市公司16家,新三板創新層132家、基礎層223家。

    為了凸顯北交所上市企業的創新特征,《北京證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業務規則適用指引第1號》指出,發行人應當結合行業特點、經營特點、產品用途、業務模式、市場競爭力、技術創新或模式創新、研發投入與科技成果轉化等情況,在招股說明書中充分披露發行人自身的創新特征。

    自此,北交所申報企業提交的申報文件首次出現了與“創新”有關的內容。威博液壓的招股說明書(上會稿)增加了“發行人自身的創新特征”欄目。泓禧科技、滬江材料、威貿電子是在上會稿中補充披露的。新受理的朗鴻科技、基康儀器、泰德股份等多家公司在第一版招股書中也進行了描述。另一方面,監管層在對招股書進行審核時也開始聚焦企業創新特征。如杭州路橋、路斯股份受到的第二輪問詢中均被問及了此項。

    新三板方面,全國股轉公司部署2021年年報披露工作時要求,2021年年報模板將新增“與創新屬性相關的認定情況”披露內容,還對“專精特新”“單項冠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等有關認定的信息披露事項作出規范。

    •  關鍵詞:淘金 

    公募基金重歸C位

    北交所首家公開發行公司威博液壓在2021年12月27日披露了發行結果,除了再次創新低的中簽率,還有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公募基金重新成為戰略投資者主角,8家機構中有半數是頭部公募基金,包括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和易方達基金,它們包攬了47%的戰配額度。

    精選層首批新股發行時,首批6只精選層公募基金產品積極參與打新。隨著新股持續破發,公募基金變得謹慎,基本退出了戰略配售市場,此時風險偏好更強的私募機構成為戰投的主角,青島晨鳴、深圳丹桂順、金長川等時常霸榜。北交所設立之后,公募基金重新回到了新三板主戰場。

    北交所市場上公募基金隊伍正在逐漸壯大。北交所設立后,相關公募基金迅速設立。2021年11月12日,易方達、南方、廣發、匯添富、華夏、嘉實、大成、萬家等8家基金公司申報的北交所主題基金拿到批文,它們均為偏股混合型產品,投向北交所市場的比例不低于基金非現金資產的80%。此外,為了迎接北交所開市,博時、招商和景順長城等多家公募基金還成立了“專精特新”基金,相關產品可投資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加上此前發行的超過20只的精選層公募基金產品,越來越多的公募基金聚集北交所。

    新三板一級市場原先的主角私募基金也沒閑著。記者從多家私募了解到,私募機構已順勢而為,加大對創新層、基礎層的調研力度,挑選優質企業,參與定向增發,提前布局埋伏。

    據悉,8家北交所主題基金發售時共募集80億資金,而私募基金也在去年備案23個產品,多家基金負責人告訴記者,北交所設立打通了投后退出渠道,現在新三板產品募集資金容易多了,未來或將有更多資金投向北交所。

    •  關鍵詞:活躍 

    做市交易提升  中小券商加碼布局

    2021年以來,新三板市場運行平穩,交易量相較上年有明顯提升。隨著北交所的開市,反哺效應開始顯現,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交投進一步改善,尤其是做市股票表現突出,做市商加碼布局,中小券商服務新三板的力量進一步凸顯。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0日,新三板上采取做市轉讓的公司數量共計409家,上年同期為536家。做市股全年成交量107.49億股,成交金額651.02億元,上年同期為101.10億股、477.20億元。由此可見,2021年做市公司家數雖然數量下降,但整體交易量與交易額都有了明顯提升。

    做市股票的活躍離不開做市商的積極加入。根據統計,開源證券、東北證券、中泰證券、首創證券、九州證券等16家證券今年以來新增做市公司數量超過10家,其中開源證券做市的公司數量增加了43家,東北證券、中泰證券分別增加了39家、38家。開泰石化、中訊四方、珠海港昇、華嶺股份等53家公司今年以來有新的做市商加入。

    由于做市商的追捧,2021年下半年,尤其是北交所設立后,做市股票的表現明顯火爆。

    數據顯示,2021年1月至6月,做市股票平均的日均換手率為0.14%,日均成交量的平均值為8.79萬股。2021年7月至12月,日均換手率的平均值為0.24%,日均成交量的平均值為18.32萬股,其中,2021年9月3日至2021年11月14日,這兩項數值分別為0.32%、27.12萬股,2021年11月15日至2021年12月30日則為0.24%、18.39萬股。北交所開市進一步點燃了做市交易的熱情。

    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北交所,其后備力量來自于新三板創新層。相對于滬深兩市,中小券商在新三板的業務量整體上相對占優。2021年新三板做市商排名中,中小券商的地位也不斷提升。

    根據全國股轉公司官網,2021年二季度做市商評價結果顯示,中小券商的做市實力在崛起。從評價結果來看,九州證券沿襲第一季度的綜合排名,居于首位。綜合排名前5%屬于第一梯隊,其中安信證券的排名由一季度的第三名上升至二季度的第二名。綜合排名前5%至10%為第二梯隊,第一季度還處于第二梯隊的開源證券,上升至第一梯隊,整體排名第三名。

    2021年三季度相較于之前,該季度市場環境較好,由于北交所宣布設立,其間三板做市成交量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與二季度相比,排名第一梯隊安信證券、申萬宏源、九州證券排名仍居前三,經手費100%減免。安信證券首次登頂,榮獲第一名,開源證券從第三名上升至第二名。

    作者:盛   波 盧夢勻 阮曉琴

    校對:王   奇

    圖編:趙雁旎

    制作:何永欣

    責編:張曉光

    監制:浦泓毅

    簽發:潘林青




    下一篇>>
    >更多